我们在双峰县锁石镇利民村驻村帮扶,经常请主播蜂蜜姐姐为村民们直播带货,在村民家的庭院里,蜂蜜姐姐的直播声线如清泉般流进人群。她指尖轻点屏幕,无数包裹便如燕子般飞离山村,飞向四方。她曾言:“现在直播卖得最好的,是农村爷爷奶奶种植、养殖的农产品。”这句话轻轻一落,却在我心头激荡起悠长的回响。镜头前,我见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,颤巍巍捧起自己刚挖出来的花生,面对镜头时那羞涩而局促的笑,竟像初入尘世的孩子。城市人渴求的,岂止是土中长出的新鲜?——更是那泥土里,那岁月深处,那人心间,被光阴酝酿得醇厚如酒的乡土滋味啊!
小小庭院中,不单有果菜鲜蔬的丰收,更有那久被遗忘的人情暖流,正汩汩溢出,汇成溪流,穿越千山万水,温润着人心。蜂蜜姐姐的直播间里,最常出现的是那些爷爷奶奶们的身影:或佝偻着腰身侍弄菜蔬,或蹲在院落里喂鸡养鸭,动作迟缓,却带着一种久经岁月磨砺后的笃定。他们常怯生生凑到镜头前,皱纹里刻着岁月的痕迹,口齿不清地解释着自家作物如何长成,笨拙里包裹着无限的真情。
直播屏幕那端,观看者指尖流淌出的文字如春水般涌出:“爷爷,您辛苦了”、“奶奶种的青菜看着就香”、“支持农家爷爷奶奶!”……更有有心人,细察到镜头角落某位老爷爷脚上破旧的胶鞋,悄悄寄去崭新的棉鞋;老人收到后,又特意在镜头前展示自己回赠的、亲手腌制的辣酱。包裹沉甸甸的,内里塞满的岂止是农家味道?包裹中更藏着一份份无言的情感回响,那份心意在城乡间无声传递,犹如未曾言说的知己密语,轻轻熨平了陌生时空的隔阂。
小小庭院里,每一处作物,都承载着祖辈生活的沉重叹息与深沉忧愁。老人们守着家园,如守着生命最初与最后的堡垒。那庭院是他们一生心血所寄,是光阴中安身立命的庙堂,是记忆里永不沉没的舟船。然而,这些庭院也常常被一层薄薄的寂寞笼罩:儿女们奔向了远方城市,留下老人与土地默默对望。每当夜深人静,他们倚在门框上,望着远方的灯火,那灯火中可有一盏是为自己而点?庭院如舟,载着他们沉甸甸的思念与孤独,在寂静的岁月之河中无声漂荡。
庭院经济如一道温暖的桥梁,不仅将农产品输送到城市人的餐桌,更把来自城市的慰藉与敬意,回馈到乡村爷爷奶奶们的心坎上。那被镜头记录下、被千万人目光抚摸过的劳作身影,其价值终于被郑重确认;老农布满老茧的手,在直播中捧出果实,便捧出了其生命尊严最朴素的凭证——这份“看见”,是他们于日常耕耘中获得的、迟来而珍贵的勋章。当奶奶看见自己种出的红薯瞬间被抢购一空,笑容如花般在皱纹间绽放开来时,那被时间深埋的寂寞愁绪,仿佛瞬间被阳光驱散。原来小小庭院中的忧愁,并非只能独自沉淀;它也能在相通的关切之中,缓缓稀释、融化,被转化为一种彼此映照的暖意。
庭院经济,正悄然将这一方方小小土地,变成了乡村与城市间情感相互滋润的田园。当蜂蜜姐姐的镜头扫过庭院,当那些沾着泥土的果实被小心包裹寄出,我们买到的何止是食物?我们更是在支付一份微小而确切的敬意,赎回一种久违的、未被速度时代冲淡的生活本真。
庭院里的作物,吮吸着土地的乳汁生长;那土地里,亦深埋着几多无声的叹息。如今,这些小小庭院里酝酿出的果实与情意,正缓缓淌入城市生活的缝隙。当我们在阳台打开包裹,指尖触摸着来自千里之外泥土的余温——那一刻,我们咀嚼的何止是天然滋味?我们分明尝到了大地深处不曾言说的寂寞,以及被这寂寞滋养过的、更为坚韧的甜。
庭院虽小,却盛得下整个乡村的呼吸与忧愁;包裹轻盈,竟可传递人间最温热的理解与敬重。这泥土中的“愁”,原非无计排遣的死水;当它沿根系上升,在阳光下结成果实,再经由无数关切的手传递——那些沉甸甸的愁绪,终于化作滋养人心的养分,重新落回大地,完成了它最深情的循环。
(作者:李福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