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东台市供销合作总社认真贯彻省总社“一体两业三网”新发展思路,聚焦“三农”服务,恪守服务初心,从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瓶颈、保障粮食安全出发,完善服务功能,拓宽服务领域,创新发展“时堰”和“三仓”两大服务模式,持续探索、创新和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,全面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,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东台供销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之路。
创新服务主体,构建为农服务网络。一是探索服务路径。创办全省首家新型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“东时联社”,成功探索出为农服务“时堰模式”。联社的润田农机合作社,自有和可调度大型农机械及配套机具400多台(套),大型植保机械118台,建有一支152人持证上岗的机耕、机防手队伍,每年夏季作业服务面积6万亩左右,约占全镇大小麦种植面积的90%;秋季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5.1万亩,占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的92%,受益农户1.3万户;组织“飞防”开展统防统治,作业面积达1.7万多亩。二是实施示范引领。以“时堰模式”为示范,东台供销社系统牵头创办15家新型基层社——为农服务合作联社,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、联合社170家,入社农民2万多人,对优势产品、重点产业实现全覆盖。开创了农机作业、农业植保、农村电商、统防统治、测土配肥、订单农业、田头市场、冷链物流、产销对接、粮食收烘储等10多种新业态。三是构建服务网络。在该市各行政村创办具备“一院两超三站”基本功能的综合服务社218家,其中有66家达到全国总社的五星级标准,有100家与该市农资公司共建“庄稼医院”,初步构成3公里“服务圈”。按业务细分,东台供销社全系统各类经营服务网点达1500多个,遍布村居。以东供农服公司、新合作公司、民星公司等供销企业为龙头、基层社为节点、村级网点为终端的为农服务网络覆盖城乡。以农田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70万亩(次)。
加快转型升级,实施农资增值服务。一是延伸农资服务内涵。组建20多人的专业配供队伍,配置汽车18辆,对该市20亩以上的种粮植大户实施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,覆盖面积达35万亩。同时,实施“农资+”增值服务。在做好的基础上,转型升级,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。重点在“问病配药、测土供肥、踏田指导、送货上门、技术培训、试点示范、喷药施肥、种子处理、包装回收和信贷支持”等10个方面延伸服务,为农民群众当好“田保姆”“药管家”。年供应化肥50000多吨,农药7000万元,分别占东台全市用量的60%和70%,年销售近2亿元。二是开展绿色农资行动。牵头开展农业包装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工作,建立了市有回收贮运中心、镇有回收站、村有回收点的三级回收处置组织网络,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638个,肥料包装袋回收点290个,2023年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400吨,比上年全年实绩180吨增长122.2%,无害化处置率100%;回收肥料包装袋60万条,占东台全市100%;废旧农膜回收占东台全市一半以上。三是加大农资信贷服务。2021年7月,建立江苏省内首家“农行一东台农资”电商专用平台,提供无担保、无抵押、自助可循环信用贷款,让种植大户享受便捷、开放、智能的移动金融服务。该市共有689家种植大户和300多家农资零售商注册,2023年,为116家种植大户提供农资专项贷款435笔900多万元,累计贷款3000多万元。
聚焦特色产业,拓展为农服务领域。一是实施订单农业。三仓基层社以促进果蔬菜特经产业为抓手,整合当地24家优势专业合作社,创办东台市东仓为农服务合作联社,入社农户 2347户,创出内置五部一中心、对接五大新平台的‘4+2’全省为农服务新样板“三仓模式”。以青椒、西瓜、胡萝卜、西兰花、青玉米等5大类20多个果蔬菜特经作物品种为主,实施订单农业。其中,核心成员王青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,实施订单面积3000多亩,辐射规模近20000多亩。合作社在广州、武汉、南京、上海等省内外设立销售窗口15个,年销售额达8500多万元。二是开展联合合作。曹丿基层社打造“农丰健源”甜叶菊育苗基地180亩,新建高标准育苗钢架大棚37个、普通钢架大棚216个,2023年成功培育3亿株新品甜叶菊苗。产业“飞地”发展到了新疆、甘肃等地,种植面积达2.86万亩,今年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十八顷镇流转土地800亩,建立青椒种植基地,提供优质种苗、技术服务和市场销售,为西部地区产业纾困作出了贡献。三是发展“数字供销”。范公基层社高起点全资创办的城郊智慧化农贸市场,被市场监管局、商务局树立为业内样板。东台供销社全系统创办了108家村级电商服务站,其中,10家电商服务站建办了以销售本地农产品为主的特色网店,与4家专业物流公司长期合作。安丰基层社五进、许河基层社鲜之味电商服务站,日订单均超500单,旺季时达到3000单。依托淘宝、拼多多、叮咚买菜、东台大粮仓等电商平台,多渠道、多途径促销本地农产品。
下一步,东台市供销社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、盐城市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,继续坚持政府主导、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服务,聚焦小农户、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,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,巩固发展成果,不断提质增效,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程化、全链条、全覆盖,努力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展现新作为、争作新贡献。(盛丹丹 谢怀友)